中文字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服務中心

    職評信息

    《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PVC樹脂提升改造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信息公開

    建設單位

    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

    李永凌

    建設地址

    上?;瘜W工業區B3-1地塊,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原區域內

    項目名稱

    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PVC樹脂提升改造項目

    評價類型

    控制效果評價

    簡介:

    我國是PVC樹脂生產大國,生產規模穩居世界首位。自2003年開始,國內PVC市場進入了上升通道,PVC新工藝、新技術得到大幅提升,使國內乙烯法PVC的物耗、能耗大幅下降,樹脂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三廢”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天原區域是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于2000年從上海市天山路搬遷至上?;^,是入駐上?;^的第一家企業,主業生產乙烯法特種PVC樹脂,至今已生產運行20余年,與近期建成的同類裝置相比,物耗能耗相對較高。

    天原區域現有糊狀聚氯乙烯樹脂(PPVC)產能6萬噸/年,特種聚氯乙烯樹脂(TPVC)產能2萬噸/年,其中PPVC樹脂受國內產能嚴重過剩影響、市場需求和價格長期低迷,PPVC產品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天原區域TPVC樹脂和原吳涇M系列樹脂產品具有質量優勢,市場前景較好。為此,本項目利用已關停的4萬噸/年PPVC裝置的聚合和干燥包裝廠房,建設6萬噸/年特種PVC裝置,以調整優化天原區域產品結構,提升氯堿公司樹脂業務的盈利能力。

    本次評價建設范圍以實施的工程內容為準。主要建設內容為6萬噸/年特種聚氯乙烯裝置,該裝置建于天原區域內,利用已關停的4萬噸/年PPVC裝置的聚合和干燥包裝廠房,根據工藝流程進行相關設備布置,建設一條化學品配制和加料線、3臺70m3聚合釜、一條汽提、干燥和包裝生產線。另在已關停的2萬噸/年PPVC裝置區域內建設一套母液水生化及深度處理設施。

    評價相關人員

    現場調查人員、時間

    現場調查人員:王加平、陳于

    現場調查時間:2022.2.16

    現場采樣人員、時間

    現場采樣人員:陳于、朱臻杰、曹天碩

    現場采樣時間:2022.3.72022.3.9

    實驗室檢測時間

    實驗室檢測時間:2022.3.72022.3.11

    建設單位(用人單位)陪同人

    宋清清

    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

    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本項目正常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氯乙烯、聚氯乙烯、叔丁基過氧新癸酸脂、過氧新癸酸枯酯、聚乙烯醇、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碳酸氫鈉、甲醛與1萘酚共聚物、磷酸二銨、尿素、臭氧、硫化氫、噪聲、1Hz~100kHz電場和磁場、高溫等;非常規作業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氯乙烯、聚氯乙烯、叔丁基過氧新癸酸脂、過氧新癸酸枯酯、聚乙烯醇、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碳酸氫鈉、聚氯乙烯粉塵、硫化氫、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錳及其化合物、電焊煙塵、電焊弧光、噪聲、缺氧窒息等。

    檢測結果

    本次檢測結果顯示,化學有害因素各檢測點檢測結果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19)規定的職業接觸限值,物理因素各檢測點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規定的職業接觸限值。

    評價結論與建議

    評價結論

    本項目行業類別:初級形態塑料及合成樹脂制造,行業代碼:C2651。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國衛辦職健發﹝20215號)的規定,本項目屬于制造業中第十四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中第5項“合成材料制造”,定為“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

    本項目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及設備布局、建筑設計衛生、輔助用室、個體防護、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及演練、職業衛生管理措施(包括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和人員設置,職業病防治規劃、實施方案及執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及執行,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制度及執行,職業病危害告知落實,職業衛生培訓制度及執行,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及執行、職業病危害申報、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職業衛生防護經費使用)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等規定的要求。

    本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崗位防護設施設置不完善,針對存在的問題本報告已經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建議:

    <1>關于針對崗位防護設施的建議如下:

    本項目離心母液水處理廢水池上方可能有少量有害氣體逸散,建議采取加蓋密閉凈化設施;檢維修過程中焊接、打磨作業可能可能產生有毒煙霧、粉塵等,建議配備焊接煙霧凈化器。

    焊接煙霧凈化器的排氣罩應遵循形式適宜、位置正確、風量適中、強度足夠、檢修方便的設計原則,罩口風速或控制點風速應足以將發生源產生的塵、毒吸入罩內,確保達到高捕集效率。

    <2>關于防護設施管理的建議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涉及高毒化學品,生產設備或管道若發生故障或泄漏,容易導致急性職業傷害或中毒事故的發生。因此項目投入運行后應加強對各種生產設備的維護保養,防止發生故障或物料泄漏。

    <3>關于噪聲防護的建議

    采取合理有效的隔聲、吸聲、消聲、基礎減振等降噪措施,如產生噪聲強度大的制氧機房宜采用隔斷布置,如條件允許墻面宜采用具有良好吸聲效果的吸聲材料等。

    從保護作業人員職業健康角度,建設單位應盡量減少作業人員作業時間,加強防噪聲用品佩戴的監督力度,指導作業人員正確佩戴防噪聲耳塞、耳罩等。

    在相關作業崗位設置噪聲危害告知及防護警示標識,嚴格按照要求佩戴噪聲防護用品,對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采取職業健康監護、定期作業場所監測等措施對噪聲的危害進行控制。

    <4>關于警示標識的建議

    依據《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的規定:在高毒物品作業場所,設置紅色警示線。在一般有毒物品作業場所,設置黃色警示線。警示線設在使用有毒作業場所外緣不少于30cm處。

    <5>關于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的建議

    公司應將本項目應急救援內容納入公司原有應急救援體系及相關制度文件,公司應針對本項目物料泄漏、逸散、人員中毒、燙傷、高溫中暑及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并設置必要的應急設施。公司應針對本項目定期組織突發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以積極應對突發事故的發生。生產設備設施發生泄漏極易引起作業人員的急性職業中毒,為此公司除應根據項目特點及各種化學物質的特性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法外,還應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安全健康教育及相關應急處置培訓。在公司應急救援體系框架下,定期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對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或改進。此外還應加強管理者的安全健康意識的教育,使管理者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防微杜漸,防止緊急事件的發生。

    <6>針對巡檢作業人員的防護建議

    應加強巡檢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及安全管理,及時發現管道、閥門的跑冒滴漏,及時作出相應處置。

    本項目中識別了聚合釜、硫化床干燥器、熱水循環泵3個巡檢位的高溫,上述設備工藝溫度控制:聚合釜38~62℃,硫化床干燥器50~55℃,另外熱水循環泵熱水溫度控制在70~80℃。識別的高溫所在設備、管道外表面溫度通過隔熱保溫措施均控制在60℃以下。設備有一定的生產性熱源,采取了隔熱保溫措施。日常運行中,為防止巡檢作業人員夏季巡檢時發生職業性中暑,應在夏季高溫季節作業時,為巡檢人員配置防暑降溫藥品,如清涼油、十滴水等,供應含鹽清涼飲料(含鹽量為0.1%0.2%),飲料水溫不宜高于15℃。對高溫中暑作業人員移至通風良好、陰涼處休息,供給防暑降溫飲料,并采取必要的對癥處理措施;病情嚴重者,及時送醫療衛生機構治療。

    巡檢作業人員在高噪聲設備或區域巡檢時應按照要求正確佩戴防噪聲耳塞。

    <7>針對職業健康體檢的建議

    公司體檢確定的危害因素與操作人員實際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基本一致,但缺少噪聲、高溫項目的體檢。

    建設方應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的規定,結合本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觸情況調查表,確定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安排所有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職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健康檢查,在崗期間檢查發現異常者,應按規定的要求及時進行復查。

    <8>針對委外作業的建議

    本項目運行過程中涉及外協作業(粗料收集、成品包裝、成品運輸、廢水處理、檢維修、除塵器清理、吸附塔活性炭更換等),建設單位須與外協單位簽訂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確雙方的職業病防治職責與義務。公司需明確告知待承包單位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職業病危害種類、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作業中的安全措施、應急救援措施等信息,確認待承包單位具有職業病危害防護能力;外包后,建設單位應加強對外包單位的督導,督促其建立、完善各項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及臺帳,并認真落實個體防護用品發放、職業健康監護等工作。

    <9>針對受限空間作業的建議

    本項目外協作業可能涉及受限空間作業,其個體防護、應急救援設施由雙方共同提供。為了確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建設單位應對現場進行管理,并監督外協單位采取以下措施:

    ①應制定進入受限空間準入制度,作業人員必須申請、辦證,并應得到批準后方可作業;

    ②制定相關應急救援預案;

    ③進入受限空間前,用人單位應檢查確認安全應急措施的落實到位情況,在確保安全后,方可允許進入密閉空間作業;

    ④如果密閉空間與其他系統連接,作業前,必須進行安全隔絕,未經安全隔絕,不得進入密閉空間作業;

    ⑤進入密閉容器作業前,應用空氣將設備、容器內的有毒有害氣體置換出來,使設備、容器內的氧含量不得低于19.5~21%(富氧環境下不超過23%),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須在國家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以下;

    ⑥為防止意外發生,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在容器外必須有人監護,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應有聯絡信號,發現異常應及時進行救護;

    ⑦監護人員,在作業前,必須熟知應急救援措施,事先必須準備好用于救護作業人員的相應工具(如安全繩、空氣呼吸器、擔架等救護器材);如預測危險較大時,應提前安排救護隊員進行現場救護或者待命。

    <10>針對工作場所有害因素定期監測的建議

    項目投入運行后,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建議建設單位每年委托取得省級以上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并建立健全企業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檔案。檢測、評價結果應當依法向勞動者公布。

    檢測中發現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強)度超標的設備和崗位,要及時查找原因,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以確保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11>針對職業衛生檔案管理的建議

    按照《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的規定,公司應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并妥善管理。具體包括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報告與記錄,個體職業病危害防護用品配置、發放、維護與更換等記錄,職業衛生培訓資料,職業危害事故報告與應急處置記錄,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匯總資料,職業禁忌證、職業健康損害或者職業病的患者處理與安置情況記錄,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有關技術資料及其備案、審核、審查或者驗收等有關回執或批復文件,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申領、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等有關回執或者批復文件,以及其他職業衛生管理有關資料或文件。當職業衛生專職管理人員變動時,應妥善做好相關檔案資料交接工作。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1.細化利舊工程職業衛生“三同時”執行情況說明;

    2.細化粗料收集及各種物料配制崗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調查分析;

    3.細化化學物料儲存、輸送、使用事故風險分析,完善應急救援措施分析評價;

    4.專家提出的其他修改意見。

    以上僅為公示信息,具體內容以上報的正式報告為準。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